2)一一七、师生(中)_史上最强大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会走到尽头,或者说是长期遇冷,等待下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举个例子,就像复分析里面的函数值分布论。”

  徐生洲对于国内数学圈的基本情况还是知道的:“你说的是杨院士的研究?”

  杨院士在国内数学界还是比较有名的。

  一是因为他年少成名。二十多岁跟着熊院士研究函数值分布论,就得出了很不错的结果。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与张先生合作,发现函数值分布论中的两个主要概念“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被命名为“杨—张定理”或“杨—张不等式”,当时是与陈院士的哥德巴赫猜想“1+2”并称的杰出成果。他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年41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二是因为他高开低走。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很多学者都爆发出“第二春”,杨院士正是当打之年,又赶上科教春天,本来应该大有作为才是,结果却再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除了杨院士转向学术管理工作外,更多的原因是他研究的函数值分布论,尤其是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在六十年代就已经过了鼎盛期,在七十年代还能攥着个尾巴,到了八十年代基本上就已经销声匿迹,再没有值得研究的课题了。

  成老爷子微微点头:“别看咱们学院现在有院士、有杰青,还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类的名头,其实都是在吃老本。你不妨看看近十几二十年,咱们学院有什么标志性成果么?得过什么重要奖项么?有什么国内外知名的领军人物么?都没有!还有什么发展潜力可言!”

  听他这么一分析,徐生洲都觉得京城师范大学的数院有些穷途末路。

  成老爷子忽然又说道:“不对,也不能说没有标志性成果。你在代数几何方向连发了3篇‘四大’,还有1篇《JAG》,还有衡平的几篇一区论文,算是把我们学院的代数几何方向硬抬进了国内第一方阵。算是近年来少有的亮点和突破!”

  徐生洲道:“那是因为咱们国内代数几何方向本来就偏弱。”

  成老爷子笑道:“你怎么不说咱们国内数学本来就偏弱呢?为了保住你们这个学科增长点,学院已经报请学校同意,从外单位引进1名代数几何方向的青年人才,又从漂亮国的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引进2位博士,年底之前都会到位。同时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本科直博招生也列了代数几何方向,应该会有学生报考。到了明年,你们就兵强马壮了!”

  徐生洲唯有感激:“我一定好好学习,搞好研究,不辜负老师的希望!”

  成老爷子止住了徐生洲的话头:“没什么辜负不辜负的,你只要好好做就行。”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