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1章 海军战略_重生之第二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艘战列舰即可,另外4艘则全数建成同吨位的巨型航母;虽然二者的船型大相径庭,但在严格保密的建造中也是不会被外界发现端倪的。”

  雷德尔恭声称是。根据他原本的意想,是将这6艘巨舰全部造成航母的。不过清英的考虑也完全有其可取之处。从潜在收益和投入的综合性考虑,他也认同了对方的意愿。更何况。当前的德国海军也完全有实力进行这笔数额巨大的投资。得益于德国经济总量在战后二十年间的突飞猛进,海军所能分到的经费也是水涨船高:即便是在有空军这个吞钱无底洞的情况下,德国海军在1933年所得到的拨款购买力,也是1912年的接近4倍。正因如此,规模宏大的“z”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要知道那24艘大型舰队装甲航母可绝不只是建造船体和配齐飞机就能完事了:其每艘航母所包含的近200名飞行员在内的3500余名舰员的人员开支,每个月都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同吨位下的战列舰不过1700名舰员,且还没有拿着超高薪水的飞行员,双方的日常开支显然不在一个档次。除此之外,每建造一艘新航母,德国海军还要为其配上100%~150%的备用飞机和机组成员,以便能及时补充战斗损失,而这一部分的花销也是极为巨大的!

  清英将目光扫向台历,其上面的日期赫然已经来到了1934年的2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职总统将满一年,而美国经济也在其新政的刺激下,从1932年的谷底开始重新向上回升。1932年,经历了5年经济危机侵袭的美国国民收入从1927年的704亿美元狂降至461亿美元,跌幅超过了三分之一,与德国的453亿美元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到了1933年,美国经济便凭借着先前的基底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刨除美元贬值的因素后仍旧增长了8%;而德国经济却由于各国纷纷大建关税壁垒所造成的出口萎缩,导致经济增速在20年间首次较美国为低。这一情形也在清英的预料当中:此前,德国的对外贸易原本就是维持自身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柱,每年都能实现数额巨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现在的德国开始大力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但相比于曾经的顺利,却仍旧是果难抵因。

  “我们不能让帝国的敌人们有太多的喘息时间了。如果法国执意要重整军备、并继续如本世纪初一般视德意志为头号假想敌的话,我们就应当提早动手,一劳永逸的解决西方问题。”沉思半晌之后,清英的声音再度在大厅当中幽幽回响,“总参谋部已经和维也纳方面达成了共识,制定出了扫荡西欧的黄色方案;空军也将全力配合这一行动,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就能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