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五章、临时工高迎祥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新国民多耗费国家四到六年(大学和研究生)的教育和抚养资源,在他们参加工作后,他们作为高等级人才本身为国家创造的价值要高的多。

  从纯粹的功利的角度讲,国家为一个人付出十五到二十年的抚养和教育经费,但是却可以获得一个中高级水平的劳动者四十年到五十年左右的服务。从这个角度上说,国家其实并不吃亏。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可能并不怎么高。从历史上看,没有任何文化知识和基本素质的破产农民就可以承担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人的角色。但是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人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劳动者就可以轻易承担的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蒸汽机时代的维修工人可以依靠熟能生巧掌握蒸汽机的修理技能,但是到了电气时代,没有受过基本的初中水平的物理知识教育,想要承担一个普通电工的工作都是很危险很不容易的。

  对于1634年建立的新中国来说,到1638年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想要在国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电气化革命,没有几百万受过初中水平教育的劳动者作为基础那是非常困难的。

  只有新中国的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高,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深化才能够得以实现。

  “没有一千万初中生,几百万中专生,几十万大专生,十几万大学生,想要实现飞艇布满天空,想要实现铁甲舰纵横四海,那就是一个妄想。”

  王书辉在成都地区的“成都中等师范专科学院”成立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了上面的话。

  参加仪式的成都地区党政军三套班子里,大部分人都通过报纸和广播知道了前不久复兴党上海造船厂成功的建造了一艘一千五百吨全蒸汽动力铁甲舰的消息。而早在1634年年初复兴党接收四川地区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见识过中华复兴军航空兵部队那硕大无朋的飞艇承担对四川地区的敌情侦察和地形测绘任务的场面了。

  当时作为四川军区副政委的现复兴党成都地区党委书记袁宗厚和部分部队干部还曾经专门登上过飞艇,体验过一回真正的飞天。

  对于飞艇的复杂和“高端”深有体会的袁宗厚等人,对于王书辉的讲话深以为然。他们也都是有着中专水平教育经历的人。他们也知道,像飞艇这种“高水平”科技产品,没有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根本就没办法生产出来。

  至于铁甲舰的问题,别说铁甲舰了,就是普通的全蒸汽动力的木壳船生产对于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要求有多高,他们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毕竟他们中的不少人本身就有在工业企业中工作的经历。

  袁宗厚今年27岁。身为孤儿的他1623年以十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