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4章 暗流_娘子,请息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4章暗流

  八月下旬,齐金两国陈兵边境。

  外界看起来是战云密布,然隐藏在紧张氛围下的实际情况却轻松的多。

  韩家以及郭安的代表每日都要秘密渡河南来,和蔡坤、蔡思堂兄弟进行谈判。

  谈判内容无关国事,只和他两家利益有关。

  两家虽不愿和阜城闹僵,却不碍他们借着大军压境趁机讨要些便宜。

  最终,于八月二十五,双方达成口头协定.待金军撤军后,韩、郭两家在金国南京城外提供土地、人工,阜城提供管理、技术人员,合作建起一座羊毛处理场坊。

  以后,阜城从此场坊中收购的羊毛提价三成

  这份协议,在韩郭两家看来是占了天大好处,土地他们多的是,至于人工更不值钱那么多部曲家眷、无地流民,随便管几顿餐食还不是要多少人有多少人。

  提价的三成,几乎都是纯利润啊!场坊又不用他们管理,简直是躺着挣钱。

  他们甚至认为,若不是金军压境,阜城绝不会给出如此优渥条件。

  可蔡家兄弟同样认为自己很赚

  羊毛的初级加工工序繁琐,如清洗、脱脂、梳理等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流程偏偏最耗工时。

  若能在产地附近完成这几道工序,将处理好的羊毛拉回阜城直接纺线、裁衣,不但能节省不少运输成本,还可省下不菲的人工成本。

  而在陈初的理解中,这种低端产业外移,就像后世华夏八九十年代为欧美做衬衫、做袜子。

  也可以比作奢侈品代工,南京场坊做完最辛苦繁琐的工种,再由阜城深加工、贴牌之后,以高额溢价再卖出去。

  利润大头归阜城,南京场坊挣些微薄加工费。

  除了经济利益,陈初更看重的是‘场坊管理层交与阜城’。

  聚集大量青壮的场坊,可从来不是一个安稳的地方即便如蔡州,城南工业区的饭店酒家片区,工人饮酒后发生争执、打架的事情也不算稀罕。

  年轻人,便意味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又是热血、莽撞的代名词。

  待南京场坊建起,淮北那套夜校模式肯定要带过去,人识了字,眼界就会开阔。

  接下来再组织一些积极分子去淮北‘交流学习’,他们亲眼看过淮北工人的生活,心思活跃之人大概会思考两地民生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若此时,某些有心的淮北管理层再刻意引导一下.场坊随时可能变作一枚炸弹,场坊越大,炸弹越响。

  这场坊看起来是淮北系为了让利南京而割出的一块肥肉,实则,却是一枚毒丸。

  八月底,双方议定合作细则,皆大欢喜。

  但河间府都统王文宝却不那么开心

  南京援兵已来了十余日,不但按兵不动,甚至连打造渡河船只这种假样子都懒得做!

  奶奶的,你们是来旅游的么?

  为此,他数次求见韩企先,却换来一句,“军国大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