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学乱象_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收钱那可是个顶个的手段花哨。

  按理来说,哪怕是民间私办的新式学堂,那也是要经过教育部或者当地主管教育的衙门官员准许才能够开办出来的,并且在发手续的时候当地的官员那可是要实打实的上门去看看学生、看看老师、看看校舍环境。

  各方面的条件,评估之后觉得差不多能够符合要求了,才准许其继续开办学堂。

  不然,今天开办的学堂,明天就得关门歇业。

  手续办完了,后面可不代表就此结束了,当地的州县官员也应该时不时的下去转上几圈。

  了解一下孩童们在新学学堂之中能不能够学习到正经的新学知识。

  一来二去的,也就能够保证这些民间自己办学的学堂内的教学质量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坏就坏在了收钱上面。

  由于新学教育在大明可以说是个新鲜玩意,不少地方的孩童父母都愿意将自己家里的孩子送到这学堂之中。

  可毕竟,由于不同的地区差异。

  所以每一个地方的公办学堂,也就是朝廷设立的免费学堂的质量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比如说,在京城内。

  那公办的学堂内部的先生老师,有时候都是一些地方上的大学院的老师亲自闲了出来授课。

  最次,也有一些大学院内的学生出来免费的过上一把当先生、当老师的瘾。

  就是平时了..那里面也充斥着大量当初没有考过新式科举的学生士子,或者一时半会不愿意进大学院内学习的学生,都会在这里赚钱贴补家用。

  可要是将目光放在一些人口颇多,但是内部连一个大学院、当地都没出过几个考上新式科举的学生士子的地方,那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当地的百姓为了不耽误自家孩子的前程,便会将自己家里的孩子送到那些需要花钱的民办学堂之中。

  毕竟交了钱的,总是比不交钱的地方让人安心。

  还有一些地方是官办的学堂之内,连校舍的数量都不够,没有办法收纳所有想要学习新学的学生,最终也只能分流到那些民办的学堂中。

  不少人就看中了这之间的利益,毅然决然打着投身大明教育事业发展的名号。

  开办了一大堆的民间新学学堂。

  可一时半会,他们也一样缺少老师先生啊!到时候,当地的衙门官员上门听课可怎么办呢?

  他们也有办法。

  还分为好多个步骤。

  一是要想尽办法贿赂当地的衙门官员,你第一次来是为了办手续,那我没有办法不拦着你..可你后面那来不来,不就是官员自己说了算吗?

  收了钱..要不你就别来了..

  再其次,那就是想办法解决先生不够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就招呼那些传统的学堂先生。

  也就是整天抱着圣贤书埋头苦读的那批人,虽然说他们对于新学一窍不通。

  可是不管怎么说..那也算是识字的读书人啊。

  给你一本从京师花大价钱想办法弄来的新学书籍,你不会教学,你还不会对着书本念吗?

  最终,这些私办的学堂,就如此蒙混过关了!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