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056章 长安问后事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妨无妨!天子亲口说了:先帝令吾事丞相如父,今相父病重,吾不能亲至榻前侍汤药,已是愧疚。”

  “今派使者前往长安探视相父,宣旨须一切从简。”

  说到这里,李福顿了顿,继续说道:

  “天子特意交待了,吾等见到丞相,不管丞相是坐是躺,皆不可让丞相起身,只管宣旨就是。”

  丞相听了,脸上露出又是高兴又是欣慰又是难过的神情,同时眼中有泪花闪亮:

  “天子……陛下,臣,臣惭愧啊!先帝托臣讨贼兴复之效,然臣不效,陛下不治臣之罪,反待臣以重礼,臣无颜矣!”

  站在李福身后的冯永,咬紧了自己的牙关,撇过头去,用力吸了吸鼻子,想要把眼中的酸涩吸回去。

  李福又温言安慰丞相几句,这才展开了圣旨,开始宣读。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里头的话,不外乎阿斗是让相父安心养病,并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关怀之意。

  同时还不忘拍相父的马屁,只言相父“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宣毕,李福又代天子侍奉汤药。

  只待所有人都出去,李福这才坐到丞相榻前,问道:

  “福奉天子命,前来军中问安,兼咨以国家大计。丞相领军在外已有一年,朝中诸事,现在皆由天子亲理。”

  “天子担心出现疏漏,敢问朝中有胜任国事者?”

  丞相脸上露出笑意:

  “吾出师表中,曾有言: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乃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无碍矣,何须多问?”

  “宫外之事,有尚书台领之,蒋公琰社稷之器,可赞王业,公精识果锐,敏於从政,尚书台有汝等二人,吾无忧也。”

  李福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

  “大军初定关中,人心只怕未稳,依丞相之见,长安可守乎?”

  虽然没有完全说明白,但丞相知道,李福这是在问,若自己当真不治,会不会造成军心动荡,守不住关中。

  李福本以为这个问题,丞相是早有准备。

  没曾想丞相竟是闭上眼睛,久久不语。

  这让李福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看到丞相一直不语,李福忍不住地试探问道:

  “丞相,吾观冯明文文武兼备,屡立奇功,可领诸军守关中乎?”

  丞相终于睁开了眼,叹息一声:

  “若仅论守住关中,冯明文足矣!”

  李福这才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丞相听到李福如此说,动了动嘴唇,终是没有出声。

  宫中宫外军中皆有准备,李福心里的担心终于完全放下。

  他又与丞相说了一些话,然后看到丞相已是昏沉之像,知丞相已是体力不支,这才连忙告退。

  汉中的天子还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消息,李福仅仅是在长安休息了一天,就立刻回转汉中。

  哪知他才走入子午谷,突然猛地一拍大腿:

  “糟糕!吾竟是忘了一件大事!”

  说完,他立刻掉头,没等出谷口,就翻身上马,一路狂奔回长安城。

  丞相得知李福去而复返,笑曰:

  “吾已知君来意,前日言语,有所不尽,故更来一决耳。”

  说到这里,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君所问者,吾这些日子以来,亦是有所不决。”

  李福深深地施礼:

  “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忙,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