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章 封印(上)_剑问九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把好手。

  人还长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睢阳城里,只要是宋之问出门,那绝对是十里围观,夹道里三层外三层全都是人。

  这还不算完,最要命的是这儒剑宋之问正值青年,还未婚配,甚至连一纸婚约都没有。

  如此良人,怎能不让人疯狂?

  儒剑宋之问的名声在宋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些个大家闺秀,一个个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挤破脑袋想跟这位儒剑见上一面,哪怕是说上一句话。

  可惜这位宋国的儒剑生性凉薄,人送外号“芳心纵火犯,管杀不管埋”。

  如此人物,稷下学宫哪里敢随手打发?

  宋郑两国开战,以郑国如今的局面,内战还没打明白,对手又是鼎鼎大名的儒剑宋之问,那是妥妥的被收拾。

  而郑国被收拾,宋国坐大,齐国就会和郑国直接接壤。

  比起如今七大国里风头正盛的宋国,一个被齐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郑国,更符合齐王的胃口。

  所以宋郑之战,在齐国来看,不能打。

  齐国认为不能打,就是稷下学宫认为不能打。

  与道门不同,儒门讲究入世修行,而非出世。

  滚滚红尘,天下局势,在儒生眼里,就是一副浩大的棋局。小人以人为棋子,大人窃国,以一国为棋子,圣人窃道,以天下命数为棋子。

  齐国与稷下学宫,就像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稷下七贤为首的学宫儒生崇尚王道,走的是齐国统御六国,成为北境主宰,却依然存六国国脉,不兴兵杀之道。

  内外宾服是为王。

  所以宋国要与郑国开战,想要直接刨了郑国的祖坟,把老郑王郑灵公从坟里揪出来鞭尸。

  这种行为,是儒门所不耻的。

  稷下学宫介入两国政交,想要通过宋之问解决问题。可稷下学宫的老先生袁天罡没想到那小子是个油盐不进的主,任你说的天花乱坠,他从头到尾只说一句话:

  “我听君上的。”

  作为稷下学宫七贤者之一,老先生走遍天下,以雄辩著称,但凡论战,除了云海仙门那个蛮不讲理的断罪峰峰主冥阳子,他就从来没输过。

  就是佛门的那帮得道高僧,在袁天罡手下,也走不下十个回合。可在宋之问这小子那,老先生可谓是鼻子都快气歪了。

  任他说得天花乱坠,宋之问要么微笑不语,要么就冷不丁蹦出一句“我听君上的”。可以说是把对牛弹琴这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老先生一气之下,直接起身往睢阳城跑,去见一见那位能如此让宋之问马首是瞻的宋王。

  结果袁天罡前脚到睢阳城,宋王的影子还没摸着,后脚宋之问就被宋王给召了回来。

  宋王说的理直气壮,“母后有言,军政大事不能决断,当询宋之问。”

  袁天罡胡子都气歪了,在睢阳城放话,“堂堂大宋君王,竟听一介妇人之言,简直是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