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1章 互相阴了对方一把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由于国防军的坚持,蒋介石只得将国防军系列单列,国防军各部长官由国防军上报军事委员会以便授衔。

  看在武爱华送出的200架作战飞机和装甲战车的份上,蒋委员长并未“为难”武爱华,而是直接给武爱华定了一个“二级上将”的军衔,其中总部主主任以上、集团军副职以上获得“中将”军衔,师长们则一律少将军衔。

  这并不是蒋介石“小气”,而是武爱华“小气”。武爱华觉得,国战才刚刚开始,军衔就搞那么高,那以后要是战功赫赫,那岂不是要直接授元帅衔鸟?显然,武爱华不愿意看到这一局面。

  好在武爱华的手下早就明白武爱华的想法,对于军衔比国军低的现实,乐呵呵地受了。因为,虽然国防军的军衔低,但“衔贴”不低啊。与国军将军相比,一个月至少可以多领500大洋。

  自然,这是因为国战开始,武爱华大幅度提高军队待遇的结果。

  因为国难当头,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相当不错:

  第一,改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会议,以军事委员会为大本营和统帅部,蒋委员长兼大元帅,不另设大本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自然是蒋某人莫属了,副委员长少了个冯玉祥,多了个陈济棠、李宗仁,这样,副委员长就由历史上的2人变成了三人:陈济棠、李宗仁、阎锡山。其他人员与历史几乎一样,没什么特别变化。

  第二,发表自卫声明,与日本不绝交不宣战。对此,武爱华也表示“理解”,事实上,现在对日宣战为时尚早。如果是武爱华坐上蒋介石那个位置,同样会采取这一“国策”。要想彻底将日本从世界上灭绝,此时还得给日本人一些“盼头”,如果真的宣战了,断然没有停下来之理。虽然中日关系本质上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但这是指最终关系,而不能用这个关系来界定某个阶段和过程!

  到了真该宣战的时候,即便蒋委员长不宣战,国防军也可单独宣战。

  第三,建立各战区及各预备军。第1战区,平汉路北段、河北省,司令官程潜;第2战区,晋察绥,司令官阎锡山,副司令官武爱华(与阎老西是配合关系,就像当年八路与阎老西的关系一样);第3战区,苏南、浙江,司令官顾祝同;第4战区,闽粤,司令官陈济棠,副司令官夏中青(各管一块的关系,这是蒋的政治手腕,将夏中青弄得与武爱华一样);第5战区,苏北、山东,司令官蒋中正(兼),副司令官韩复榘。

  各预备军:第1预备军,司令李宗仁,副司令白崇禧;第2预备军,司令刘湘,副司令邓锡侯;第3预备军,司令官龙云,副司令官薛岳;第4预备军,司令何成浚,副司令徐源泉。

  与历史上的统帅部和战区设置相比,平行时空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