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五章 粮食不足番薯凑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岩是缺钱,即使有了平板玻璃,缺口也相当巨大,幸好卞玉京帮了很大的忙。不过,最令李岩苦恼的,却是琼州的人口。不算生黎,包括汉人与熟黎在内的征税人口不过二十几万。因此,李岩又接着询问琼州的事实上的大管家红娘子关于移民的事宜。

  红娘子指着地图说道,“按照相公的规划,琼山与临高是我们首要的垦荒目的地。因此,在白旺二人的部属抵达琼州之前,我们已经展开从广西的移民事宜了。”

  “不错,广西虽然与广东相邻,但山多地少,失地农民甚多,想必能够吸引不少移民前来琼州。”

  红娘子面露犹豫,“可是,我们在吸引了五万多的移民后,就不得不暂停移民了。”

  “为何?”,李岩惊讶的问,“可是资金紧缺?”这么点人口不要说按照李岩规划所谓在琼州进行工业化,就是垦荒都显不够。

  “资金方面,有卞姑娘的帮衬,倒还不算紧张,最大的问题却是粮食。”红娘子苦笑着说道。

  李岩一拍脑袋,“这粮食我怎么没想到呢?”粮食不像资金,只要有合适的渠道,赚取金钱根本没有时间限制。但是,粮食却要受到季节与生长周期的影响,不是每个时间都有大量的粮食供应的。此前的五万移民已经几乎耗尽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粮食,此时再想搜罗,一是价格太高,承担不起;二是也很难买到。

  李岩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红薯与番茄。后世的康乾盛世靠的不就是这两样神器吗?相对于此时大明的主食稻谷与小麦,前者不仅产量更高,生长周期短,还不挑地,山谷、丘陵什么的都能种。

  虽然大明人对番薯、土豆什么的还有些陌生,但也并不是从没见过。早在徐光启时代就已经引入大明,可惜由于官方不重视,导致番薯还是只能在小范围内见到。

  李岩这时候想到陈振龙与陈经纶父子。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但此时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

  李岩派遣一艘葡萄牙人帆船前往福建接触陈振龙与陈经纶父子。不够,此时无论是陈振龙还是陈经纶都已经因年迈去世。

  但是,推广番薯与土豆一直是

  请收藏:https://m.iael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